帽子企業家汪海談——傳統文化

2014年3月,汪海總裁應邀參加由濰坊市道德講堂總堂舉辦的第六屆道德公益論壇,并作為特邀講師,為現場近1800名觀眾做了題為:“用優秀傳統文化管好現代企業”的主題演講,總裁用理論結合實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幽默的演講方式,博得了現場陣陣掌聲,特別是總裁講到雙星人靠自己的研發實力,用不到兩年的時間,研制開發成功了神六、神七航天員返回鞋的過程時,現場觀眾十幾次起立鼓掌。
濰坊市道德講堂定期邀請名家、學者、導師進行授課,目的在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汪海總裁的演講以現場提問的形式開場,一是誰能說出雙星的廣告語?二是誰能說出我帶紅帽子的意義?總裁的提問迅速引爆了現場的氣氛,全場齊聲回答:“穿上雙星鞋,瀟灑走世界”。一下子拉近了對總裁,對雙星的感情。總裁接著講到:雙星是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品牌,也是改革開放之初第一批發展起來的民族品牌,雙星能發展到現在,總結原因,我認為幾十年來始終堅持用傳統優秀文化來管理企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為此,我還背上了“搞封建迷信”的帽子,跟大家說,管理雙星四十幾年來,我被冠以三十幾頂帽子,所以說,我是“帽子企業家”。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談談,我怎樣用被當時稱為封建迷信的傳統文化來管理企業的。
雙星一直堅持了走傳統文化管理企業這條路,才把一個老的國有企業引導到了現在,而且是成功的。可是為什么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認為這是迷信,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凡是中華文化中不能理解的,科學不能解釋的,不能為政治所用的都被叫做“封建迷信”,可以說,影響直到現在還存在,但是我認為:一、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直踐行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孔圣人為代表的儒家所倡導的孝文化,被我們傳承了這么多年,直到現在還是評判一個人做人好壞的最基本的標準,傳統文化一直深入我們的骨子里,可以說,我們都是孔圣人的粉絲,怎么能說這是迷信呢?二、我認為佛、道、儒三大文化匯成了中華文化,而這三大文化的精髓就是“行善積德”,就是教人做好人,做好事。而毛澤東當年號召大家“學雷鋒”就是讓大家做好人,做好事,就是行善積德,提法不一樣,但核心思想沒變,那么誰能說毛澤東在提倡迷信呢。只能說毛澤東創造了中國新時代的文化,還有他提出來共產黨人要“為人民服務”,佛家文化講普度眾生也是為大家服務,其核心是一樣的。那么我們的廣大共產黨員和領導人為人民服務是迷信嗎?顯然不是。所以說,文化、信仰、迷信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的將中華文化歸結為封建迷信。
那么傳統文化就全都是好的嘛?需不需要全盤接受?事實證明,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例,總結了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下人們以什么樣的道德標準來做人、做事。需要讓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符合當時統治需要,就像是“男尊女卑”的觀念,就是糟粕的,需要摒棄的。所以學傳統文化一定要學優秀的東西,然后再根據現實的需要創造符合我們時代的新文化,這樣才能把傳統文化學好、用好、落實好。
而雙星堅持用傳統佛文化來管理企業,一開始也屬無奈之舉,雖然在企業推廣開來之后經過實踐證明是成功的,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一直被批判為是搞封建迷信,所以我搞封建迷信這頂帽子也背了幾十年,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我們逐漸的認識到,學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一定要堅持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繼承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同時創造符合我們企業實際的特色新文化。雙星員工自己創造的文化理念3800多條,各個崗位、各個工序都有自己的工作理念,都有自己的做人準則,而且每個崗位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都用傳統的三字經和弟子規的形式重新編輯,打破了蘇聯時期的厚厚的大本規章制度,好記好背,讓工人抬頭受教育,低頭忙生產。我敢大膽的說,雙星用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無論跟德國、韓國還是日本的鞋廠比,都是最先進的。所以說,新文化就是新精神,新文化就是新方向,用這種精神來激發和教育我們的員工,讓員工自主自動的為企業服務,真正成為主人公,發揮出員工最大的創造力,企業才會興旺,品牌才會發展。我95年在新加坡做了一場“怎樣用佛文化管好現代企業”的演講,當時的新加坡早報頭版頭條登載了演講的新聞,當時的華人報紙幾乎全部轉載了這條消息,就因為這樣,我被美國的一本雜志評為“世界風云人物”,這個雜志評選的另一位中國的世界風云人物是我們最敬愛的鄧小平同志,因為他提出了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推翻了長期以來極左思想對中國的影響,而我提出了用“佛文化”為代表的傳統優秀文化可以將我們現代企業管好,最早提出用傳統文化強大我們的民族品牌,這也是我一生的榮耀。
說到民族品牌,我是第一個提出來創名牌的企業家。當時的人民日報刊登題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汪海談名牌。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愛國和政治。名牌就是市場中的原子彈、核武器,在琳瑯滿目的市場上我們有自己的名牌,就能戰勝發達的國家,但是由于我們的民族品牌都缺少了民族精神支持。特別是國內的中、小學生現在都是一身的國外品牌,這是我們的教育的缺失,要教育我們的青少年愛國,愛護我們的民族品牌,就要有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適應于新時代的新的文化、新的精神的引領。最后總裁總結:學、用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三句話八個字:“借鑒外來先進的,繼承傳統優秀的,創造我們自己特色的”,“實事求是,行善積德”。